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打造中国特色应用型大学的标杆学校

东莞理工学院:建强“新工科”、做优“新文科”,以高质量教育服务大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3日 发布单位:南方日报

在第九届“粤光杯”学生影视作品大赛颁奖典礼上,东莞理工学院学生陈晗荣获“最佳演员奖”。陈晗就读于文学与传媒学院,是这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中的一名文科生。东莞理工学院自2011年发起创办“粤光杯”,至今已将其办成一种成功的文科专业实践训练模式,让陈晗和同学们学会将技能转化为实践,用文艺作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近年来,学校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新工科蓬勃发展,新文科融合成长,取得了明显成效。”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表示,该校将发挥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毗邻世界级大科技装置和大产业集群等优势,进一步建强“新工科”,做优“新文科”,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能力、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打造中国特色应用型大学的标杆学校,服务“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布局,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先进制造基地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励学生辅修知识产权  培养文理复合人才

在第十七届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东莞理工代表队取得全国季军。这是一场“从无到有”的挑战,学生团队要实现一个功能或产品,需要电子、机械、软件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分工合作。

从2015年开始,东莞理工学院创新设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学院,强调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从电子、自动化、机械、计算机四个专业中招取大一新生,实现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打造人才创业创新的生态链。这些学生正是Robocon的主力军。

2015级机器人班的张继和说,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由于各组队员没有经验,沟通不畅,在赛前还吵了一架。“通过不断磨合,我们逐渐学会了专业方向以外的知识。比如我负责电控,在设计的时候就要了解机械组、软件组的需求,给布线等预留空间。”

“今年5月27日,学院与西门子公司合办了一场智能制造实习招聘会,2016级机器人班的75名学生全部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大四实习一年后直接就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学院主任丁文霞说,经过几年培养,机器人学院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创业胆识、创新思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让她非常有信心。

目前,东莞理工学院有7所现代产业学院,以开放的办学姿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与企业、行业协会、学校、政府的合作,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过程中,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东莞理工学院设有5个文科学院,共18个专业,占全校专业的34.6%,主要涉及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

该校法律系副主任龚红兵介绍,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开设法学(知识产权)辅修学位,面向大二、大三的非法学专业学生“敞开大门”,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修读知识产权双学位的机会,目前已开始第六届招生。

3年引进500余名高端人才  师资扩容近半

“2018年科研经费超4.7亿元,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有望跻身全国高校前80名。”这是东莞理工学院去年交出的其中一份“成绩单”。

自2015年9月展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东莞理工学院集中投入10多亿元打造12个高水平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平台,领衔者都是引进的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

同时,该校近3年来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等500多人,教职工人数从1000余人增加至1600人,等于新增了原来一半的师资。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一方面大力引进培育高端人才,一方面不断革新制度机制,确保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高效开展。

“以往评估教学效果都是每学期‘算总账’,现在有42个二级指标,每月观测,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理工学院以2017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大力改革创新,构建了以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指数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系数“两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练好“内功”之余,东莞理工学院“向外”瞄准高端科研机构,大胆落子布局——

主动对接周边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华为等龙头企业,重点布局建设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将全校所有专业、学科纳入其中;

积极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建7个科研平台,开展近40个项目研发,申请专利30余项;“东莞理工学院-—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项目正加快建设,预算投入1.05亿元,研制国内首台基于中子散射、面向高端装备关键部件深度应力无损检测以及材料结构表征的工程谱仪。

《东莞理工学院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指出,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把“大湾区、大产业、大平台”所蕴含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和人才培养能力。

高教研究所入选CETTE核心智库

今年5月,东莞理工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调研报告《大城市限行政策实证分析与反思——以广州和深圳两市为例》,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一等奖。“希望通过调研,吸引更多人关注限行,共同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小组成员、行政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梁凤鸣说。

用学术关照现实,用成果反哺社会。这是东莞理工学院扎根城市和产业、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去年5月22日,东莞理工学院与广东高鑫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完成陈佰满博士“一种自适应型风力驱动户外全方位信息展示方法、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国际专利权(国内专利权)转让交易,专利权转移总金额达150万元。这是东莞理工学院首宗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作为地方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成果转化,大力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博士郭建文说:“学院与横沥镇合作共建3D打印公共服务中心和模具检测技术中心,学院为当地企业研制设备、加工产品,学生可以到镇里实习,将来也可以对口就业、在地创业。”该学院还派出科技服务小分队累计服务企业40多家,申请专利成果100多项。

在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实施重点企业规模效益“倍增计划”中,该校教师团队为政府部门和2200多家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服务。“我们给企业做诊断、开处方、管落实,帮助中小企业走向智能制造。”该校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负责人说。

在该中心的帮助下,东莞市2185家企业完成“机器换人”验收,累计投资达386亿元,减员约25万人,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6%提升至91%。该中心还承接了节能效益超过2亿元的东莞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并承担全市1000多家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

截至去年底,东莞理工学院累计安排工作经费900万元,派出51支科技产业创新服务小分队,深入东莞市18个专业镇、400多家企业,启动50多项科技研发合作,联合申报70余项发明专利。

去年11月,东莞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入选CETTE(中国教育智库评价)地方高校教育智库核心榜单,成为全国地方高校首批仅有的10家核心教育智库之一。

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80%在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就业,近年来发布与东莞及大湾区有关的论文120篇、研究报告56个、专著32本,为地方企业提供诊断咨询200余次,帮助企业取得经济效益近亿元;文学与传媒学院成立公务员培训平台,培训人数超7000人次;成立外贸翻译服务中心为各类会议提供翻译咨询服务,每年过千人次学生参与……“新文科”正以自己的方式,服务并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是能代表东莞形象的一所大学,是东莞未来的一颗明珠。”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表示,东莞理工学院将继续与湾区城市和产业发展共生共荣,“到2025年,把东莞理工办成全国知名高校;再用十年时间,打造成为一所世界名校,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记者:钟哲

原载于《南方日报》6月29日A07版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9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