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文传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依托院内各优势专业,师生联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突出实践育人、强化宣传建设、谋划课程思政,力图打造全链条的德育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实践育人的摸索与经验。
一、全粤村情文化调研
2017年3月—2018年6月,中文系党支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全粤村情”自然村落普查(东莞)活动,共有300余名师生参与,实地普查1500多个自然村。普查内容主要包括村落名称、地理环境、姓氏源流、宗祠碑刻、文物遗址、民俗习惯、主要名人与历史事件等。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广大师生对东莞本土传统文化有了崭新的认识,受到一次深刻文化自信洗礼。不仅为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也为专业建设增添了亮点和特色。
其中一批师生获得省市自然村文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集体获省优秀组织奖;李俏漫的《东莞市自然村落村名研究》、叶晓敏《社区营造下视角下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东莞南社古村落为例》、张桂红《东莞各镇区志书方言编纂若干问题域建议》、陈淑欣《东莞桥头邓屋与家族学人群体研究》等学生结合实践调研撰写的学术论文荣获2018年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
2019年3月,《全粤村情(东莞卷)》在师生努力下完成了省市审定与出版,获得上级部门表彰。
二、非遗记忆文产毕业展
2017-2019年,学院第一和第二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精心打造地方非遗为主题的毕业展。一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紧跟市场;另一方面探究岭南非遗文化,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2018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海博会上,学院实习合作企业东莞市大洋文创传播有限公司选取了60件左右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作品参展,具有浓厚东莞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热捧,吸引了海内外采购商关注。同学们设计的产品包括了印有各种东莞古迹的布袋、莞香盒等具有东莞特色的作品。同时我院学生文产毕业展将走出校园,先后在松山湖图书馆和碧桂园广东33小镇6栋艺术空间2层、东莞市文化馆等地举行校外展。非遗记忆文产展展示了师生勇于坚守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果敢,而创意设计则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为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我们的专业培养将从源头上改进和涵养城市的气质与品位,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促进社区更新,追求风格生活。
三、纪录片创作与乡村影像采风
传媒系近年来加大专业学生的新闻采写与摄影、纪录片创作能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的实现新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的目的。围绕英雄人物、时代发展与文化传承的优秀学生作品不断涌现,包括反映东莞自梳女百年命运变迁的《自梳女》、通过抗战老兵抒发家国意识的《英魂铸远征》,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描述西南山区绿皮便民火车的《5639次列车》等等,先后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获得好评,《自梳女》创作期间受到了东南亚媒体的关注,并受到央视国际频道报道。《5639次列车》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最佳“优秀国际传播‘读懂中国’纪录片”奖。
2018-2019年该系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思想与“多彩乡村 情系故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契机,首届卓越新闻班暑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训练营走出去,接地气选择贵州省盘州市作为2018年暑期新闻采写对象。卓越新闻班的同学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百姓中间,寻找并记录下贵州省盘州市在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力影响下,乡村的风土人情、美丽风貌、经济发展巨大变革,直面存在的问题,思考发展契机。通过展出的作品,参观者可以看到贵州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服饰、民俗风情,也能从展出中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传统艺人的坚守与执着以及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豪感。优秀新闻作品先后在学校和东莞市规划展览馆举行展览。
四、国际交流活动的语言志愿服务
外语系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持续组织商务英语、日语等专业学生服务广交会、海博会、东莞国际马拉松、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国际三人篮球赛等国际展会与国际赛事,为参展商提供包括翻译在内的各种志愿语言服务。
学院组织了200多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东莞海博会上提供志愿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海丝博览会,学院在前期对志愿活动期间组织纪律、岗位职责进行严格要求,并进行了语言规范、翻译技巧等培训。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语言沟通能力投入到2018海博会的志愿服务中,为来自丝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参展商们提供商务翻译志愿服务,展示莞工学子的风采。自2014年第一届海博会在东莞举办以来,学院连续5年累计组织了上千人次的志愿者参加该活动的服务工作。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已经成为了历届展会的一道亮丽风景。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知识,多次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采购商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获得了专业能力与视野提升的同时,更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自信和成熟,体现了满满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才。历年国际交流服务中,我院师生曾获多次政府、主办方与外商等的褒奖。
五、助力网络思政教育
在学校党委宣传部与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学院依托传媒系广电专业师生,成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文心视频工作室,以网络视频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校园正能量。工作室自成立至今,通过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团队不断扩大,已经拍摄十余部具有思想性、深刻性、生动性、审美性和感染力的思政短片,并获得多项省市大奖,持续发挥“校园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引导校园思想与文化舆论。
其中工作室及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制作贴近师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的短片。短片《痕迹》获得2017年广东省青少年禁毒暨法治宣传创意大赛荣誉奖、松山湖“以案说防”校园微作品征集大赛微视频类一等奖;短片《来自戒毒所的幻想》获得松山湖“以案说防”2018校园微作品征集大赛微视频类二等奖;短片《裂伤》获得广东省反邪教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征集评选活动优秀奖。2018年暑假工作室创作团队远赴韶关,完成我校驻村扶贫干部林雄文的工作纪实专题片《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一位驻村扶贫干部的使命与担当》。目前工作室多部短片被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素材在校内宣传阵地进行播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更具有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他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实践出真知,青年学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青年应做好实践者,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文传学院将继续结合专业教学,积极研究专业实践培养与德育工作的融通,强化近年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暑假地方社会文化调研计划、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施传统文化记忆毕业设计展、卓越新闻班实施乡村影像采风计划和商务英语志愿服务等的做法和宝贵经验,强化以本为本,知行合一,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