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迎接党代会】追求卓越,学科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发展巡礼之学科发展篇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学科科研水平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是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在中国共产党东莞理工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之际,回首201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砥砺奋进的七年历程,面对原有学科布局不够系统、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动力不足的局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莞工师生奋发图强,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造新成果,迈上新台阶。

建章立制,改革创新

学校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鼓励科研自由探索,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学院,简化办事流程,充分发挥学院一级科研管理的内生动力,形成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和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分级标准、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纵向、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1+N”的制度体系,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进一步激发教师开展科研积极性,规范科研管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通过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政策与新措施,学校科研支撑学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学科建设有体系,科研发展有格局

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学科科研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和中微子实验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群,形成工科学科集成度高、人文社科协同度高、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重点学科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的学科建设体系。获批省特色重点学科、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省高等教育“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9个。

9月17日,学校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借到“最强外脑”,未来将充分发挥东莞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人才和科研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三方通过“校-所-室”联合,共同推动材料学科建设发展,共同探索建设高层次新型科研合作体系。


学校的学科科研工作紧紧抓住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引导科研发展方向、规范科研管理、强化科研核心力量,使得学校的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项目牵引、平台依托、人才支撑、交叉融合、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基本思路,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格局。科研经费数高速增长,项目量稳中有进,建成省级科研平台27个、市级科研平台32个,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21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8项,申请专利4070件、授权专利925件,科研总经费超17亿元。高建以来,全校共有34篇SCI论文成为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

推进创新驱动 构筑高端平台

学校加大力度构建高端创新平台、科研基地,为承担重大课题创造良好的人才储备和物质条件。

2015年成立的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是学校服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建的吸纳聚集高层次创新资源进行有组织创新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试验特区。研究院从成立之日起就享有“特区”身份:既是东莞理工学院的二级组织机构,履行学校赋予的协同创新职责;同时也是在东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单位,按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求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运作模式突破了常规,带来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到目前为止,研究院已引进30多支科技创新团队,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建设12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双聘或特聘的形式引进两院院士10人、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专家20余人作为研究院相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平台的首席科学家,各类项目科研人员近400余人,项目平台用房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项目范围覆盖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中子散射、太赫兹、激光技术、微纳技术、食品工程与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生物医学、光子技术等前沿研究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项目范围覆盖广、硬件投入大、学科交叉的现代高端科技创新研究院。

6月21日,2019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暨质量教育与研究高峰论坛在松山湖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商学界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大湾区质量协同发展的理论与路径,发布了《东莞质量宣言》。2018年成立的东莞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院由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主理,聚焦质量安全、质量创新、品牌建设、质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已成为国内该领域颇具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类似的还有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服务区域发展的综合性研究与实务平台。


国际化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建成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2个,获批首个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成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

加强科技服务,助力产业转型

学校坚持扎根东莞,服务区域产业发展,2016年设立了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从中青年教师、技术人员中遴选3批51支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专员),连续三年“自带干粮”,到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区域内的高新园区、技术创新专业镇、企业等开展技术研发、产学研等科技创新服务专项活动。到目前为止精准服务东莞市22个专业镇(园区)、1300多家企业,助力提升东莞专业镇、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凸显对东莞、珠三角乃至全省智能制造领域等重大产业的服务支撑效应。

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水污染治理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等重点工作中,处处可见东莞理工学院的参与和支持,学校横向课题经费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目前已完成“机器换人”项目涉及企业2177家和资助金额10.6亿元的核查工作,深度服务市级“倍增计划”企业101家。与横沥镇共建的3D打印公共服务中心和模具检测技术中心,形成全国校地协同创新“横沥经验”,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如何更好地适应变革与发展,是大学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根本,结合实际,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三区叠加”效应,聚焦学科建设、聚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进入“双一流”行列!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9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