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迎接党代会】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发展巡礼之人才培养篇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3日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前言: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回望过去的7年,全体师生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在人才培养、学科科研、人才队伍、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今日起,学校重点从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党的建设三个方面回顾总结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奋力前行的发展足迹,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实际成效,喜迎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使命,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提出:“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水平发展。” 围绕这一思路,七年来,在党委领导下,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先后开展了3场教育教学大讨论,明确了“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十条”,实施《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创设教学质量指数与课程质量系数,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通过系列有力举措,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成绩斐然。

以学生为中心凝练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坚持党建和育人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012年以来,相继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服务东莞、创新发展”“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通过深入研讨,广泛凝集学校全体干部师生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优化育人理念、目标、标准,搭建了人才培养的顶层框架。第二次党代会特别是2015年以来,学校逐步确立了“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把“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明晰了以“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为关键内涵的人才培养标准,把“科教融合创新育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形成了“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紧扣“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等细化培养标准,编制实施二级教学机构教学质量指数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系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需求-目标-标准-过程-评价-改进”的整体设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产学融创培养高素质人才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常平)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东莞市常平镇政府大会堂举行,这标志着我校在面向东莞全域服务上加快了步伐,也标志着我校现代产业学院再添新成员。

2012年以来,学校围绕产业创新链优化专业结构,通过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镇等“联姻”,共建了9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打通学生发展与企业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7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现代产业学院形成“六强化六着力”新工科建设示范模式,被吸收到“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的政策文本之中,成为新工科“管用能用好用”的示范性成果之一。

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学校着力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锻造优质课程。学校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机器人、网络安全、智能控制等23个专业(方向),升级改造14个传统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融入OBE教育理念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修订机制。人文社科专业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创新,在金融、国际会计、工商管理、文化传媒、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卓越会计、卓越法学、产学实验、人文科学实验等卓越型人才培养班,进一步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促进“新文科”建设抢得先机。

学校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需求,依托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学科群,以研究性教学为基本手段,2018年创办了“杨振宁创新班”,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办好这个班,学校选强配优专业导师队伍,通过竞争上岗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按照1:1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

undefined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学校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扎实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逐步形成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工作特色。2018年和2019年,学校共安排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运营、创意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激励、师资队伍引育、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积极探索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创新创业精英赴澳大利亚进行创新创业专题学习交流,开展创新创业精英孵化营。建设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场地,形成“学生创新创业地图”。在校外,加强与包括“东莞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东莞市中美融易孵化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马创业营”在内的13个大学生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联系与合作,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培养孵化更多优质创业项目。2018年,学校以新申报高校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广东省实施动态管理后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

学校坚持走“以我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模式的国际合作创新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在悉尼、温哥华、匹兹堡等地分别设立海外创新中心或联合校区。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合作成立中法联合学院,实现学生不出校门也能接受国际化教育。加强与港澳台高校合作,建成粤台产业科技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等平台。新机制建设国际学院,招收来自37个国家的留学生。实施教师访问学者、学生校际交流、国际名校预科等项目,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赴国(境)外学习交流教师700多人次、学生1500多名。


党建引领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改革创新,开展“党建引领社区育人”“莞工青年论坛”“新生入学教育改革”等创新实践,努力将立德树人“责任田”连成片、教书育人“活水渠”织成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先后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完成教职工素质与能力提升三年计划,接续实施团队建设“领航”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登高”计划和教职工素质提升 “致远”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

学校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展思政课质量年攻坚战,积极创新思政课授课方式,开展复合教学模式改革,开发了14门“东莞系列”综合素养课程。实施学校领导、党委委员、党务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书记和院长每学期为学生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制定出台《东莞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方案》,立项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倡导教师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校成立二级教学机构学生社区知行学院,充分把握学生社区这个基础场域,使课内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实现服务管理社区化、 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2017年9月成立至今,已开设知行课程340多门,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为主,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茶道、跆拳道、瑜伽、生活舞蹈、画艺拾趣、爱情心理学……各具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可以在领悟茶道时向院长讨教思想疑虑;可以在练习瑜伽中和老师探讨人生方向;可以在心理游戏里与学长追寻生命价值;可以在朋辈讨论中与同窗建立社区公约。

通过7年的努力,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8年6月,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唯一地方院校,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专题发言,介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知行合一实干型人才的经验做法,引起高教界和社会各界热烈反响;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为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等专业通过IEET工程认证;在全国13个省份第一批次招生,历年毕业生总就业率平均99%以上,毕业生实际表现获得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培养输送2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其中约八成留莞就业创业……

道艰且长,行则将至,人才培养是驰而不息的过程。面对新形势,今年初,学校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东莞理工学院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面对战略机遇期和历史窗口期叠加时期,学校党委带领全体莞工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办学育人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信心决心,以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向上向好,持续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9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